3号下午从兵马俑回到火车站已接近5点,稍事休息后刚想去母校看看,又一阵瓢泼大雨将我们锁在了火车站处的永和豆浆。6点,雨有了停的节奏,我们便乘坐603路公交车,前往母校——虽然我们的物理系已搬至长安校区,但是我们还是去了两年学习的地方——雁塔校区。
一路上,心情还是激动万分。时间如白驹过隙,18年,我们从青春焕发已到了中年,学校又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呢?一切都在猜想猜想……

门牌号依然没变,长安南路199号,看,岁月的痕迹也刻在了门牌上……学校的大门也没有太大的变化,只是“陕西师范大学”6个大字的颜色由原来的红色变成了白色……
站在学校门口,浮想联翩:20年前,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我们来到这所承载着希望的高校,在这里求知、漫步、交友……,20年后,人到中年的我们,再次携儿女看望母校,期冀着这充满人文理想的高校能给孩子以心灵的触动,激发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心,为孩子理想价值观的树立奠定基础……唉!时间都去哪儿了呢?一晃20年过去了!我们,虽然谈不上功成名就,但都能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开辟出一片天地,我想,这也不枉母校对我们的栽培吧?
往日的学府大道依然绿树如茵,大道的两侧多了不少的教学楼,中央依然矗立着我们高端大气的图书馆,女儿说:“妈妈,你们的图书馆的墙上都是爬山虎吗?可真漂亮!”“那是啊!当年我们一进门也是被这满墙的绿色所吸引,每周都要到图书馆来借阅书目或者读书……” “我也要考上有这么好图书馆的大学!”两个孩子兴奋地回答道。
沿着学府大道左拐后继续前行,便看到了操场。篮球架、红黄蓝相间的台阶、跑道,一切还都是那么熟悉,18年前的回忆彷佛还在眼前……我们,曾经,在这方操场上奋力驰骋,为我们的校运会增光添彩;我们,曾经,在这方操场上散步、闲聊……刚刚下过大雨,操场上积攒了很多的水,孩子们可高兴了,忙着跑到水中用脚撩起,水洼里漾起了一波一波的涟漪,美! “学子食府”,曾几何时是我们的“二食堂”——每天三点一线,宿舍、餐厅、教室,中午排着长长的队伍打饭,也不过是8毛钱一个的菜夹馍,大大的火烧,夹满了土豆丝,当时也不知怎么回事,一顿饭我居然能吃上两个!结果,结果嘛……放寒假回家时,妈妈都问我:“闺女,你是真胖啊还是虚胖啊?!”一个学期下来,我居然长了接近20斤!现在想想都后怕~~
现在,学子食府前面是漂亮的喷泉,由于是假期,喷泉并没有开放,如果开放的话,那一定是极美的!~
顺着斜坡上去,便是我们的女生院了,这时天已经彻底黑下来了,仔细看看,还有20年前的影子,只不过原来院里只有两座楼房,现在大概有将近10座了吧?可见,学校的学生增加了多少!唯一有些遗憾的是,没有到我们的宿舍里去看看,铁将军把门~ 由于时间有限,我们没有再仔细地观赏学校的其他地方,我想,以后,一定还有时间再来的!到时候,一定还有翻天覆地的变化!祝愿母校越来越繁荣!
评论